9月CPI创56个月新低定向宽松预期大增
9月物价指数低于预期,喻示政策宽松空间增大。 昨天(10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6,今年第二次落入“1”区间,为全年新低,更创下56个月以来的新低;生产者物价指数(PPI)连续31个月同比负增长,预示通缩风险在加重,9月同比着落1.8,环比着落0.4,不管同比还是环比跌幅均在扩大。 CPI和PPI走势与货币政策调解密切相干,业界呼吁央行重启降息和降准的声音渐高。不过业内人士分析,全面降北京医治白癜风哪里好息降准将使得钢铁、水泥等行业淘汰过剩产能的压力着落,这与政府改革的目标相悖,因此决策层实行定向宽松的可能性较大。 梳理近年来CPI走势和央行调解利率时间节点关系后发现,常常单月CPI出现较大幅度上行或下行时,央行最容易采取行动。 CPI重回“1”时期 从同比数据看,9月CPI涨幅比上月大幅回落0.4个百分点,今年第二次落入“1”区间。1.6的同比涨幅也为2010年2月以来新低。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分析说,一方面,由于去年同月环比上涨较多,抬高了今年的比较基数,致使今年9月的翘尾因素比上月减少了0.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9月新涨价因素虽有所增加,但仅为1.3个百分点,低于近5年的平均水平。 9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3,保持安稳。从环比来看,受中秋及国庆假期邻近影响,9月CPI环比上涨0.5,涨幅扩大0.3个百分点,猪肉、鲜菜、鸡蛋价格环比上升2.3、3.9、1.9。交通银行报告指出,上述主要食品价格环比涨幅显着低于去年同期,新涨价因素较弱。 对CPI影响最大的猪肉价格今年始终较为安稳,并没有表现出鲜明的“猪周期”特点,河北1猪肉贸易商告知,目前终端需求未有实质性提高,屠宰及食品企业也不急于备货,大多数屠宰及食品企业反应今年鲜品销售弱于往年,短时间猪价难有实质性上涨。 近年来,3.5一直是CPI的“上限”,但今年CPI峰值仅为2.5,9月的低迷数据也宣布通胀警报暂消除。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告知,在经济增速运行缓中趋稳的背景下,4季度CPI同比新涨价因素不会出现明显上升,考虑到后3个月翘尾因素都在低位,预计CPI同比增速在低位徘徊,预计全年CPI涨幅约为2.2。 面临输入性通缩压力 9月PPI同比着落1.8,不但连续第31个月同比下跌,并且跌幅较前月又有扩大。值得注意的是,9月PMI购进价格延续跌至47.4,说明工业领域进出两端价格均出现大幅着落。 其中,采掘、原材料和加工工业价格的同比跌幅均出现出进一步扩大的态势,这反映出当前国内经济增长压力依然严峻。 煤炭开采、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出厂价格同比降幅到达10.6、12.6,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降幅到达6.4,反映出下游生产行业依然疲弱,需求乏力。连平认为,煤炭、钢铁等上游产业产能严重过剩,难以看到PPI转正的动力,工业领域通缩压力增大。 连平还分析说,国际原油价格延续下跌,工业原材料及半成品价格处于低位,欧洲面临通缩风险加重,导致中国购进价格跌幅扩大,带来输入性通缩压力。 9月9大类工业生产者购进价同比全部为负,其中黑色金属材料类、燃料动力类同比着落6.1和2.8,降幅分别扩大1.1个和1.2个百分点。 “这(工业领域价格下降)将影响到企业资金周转和营业额,压低企业利润率,有可能进一步拖累工业增加值的增长。”连平说道。 申银万国首席经济学家李慧勇认为,通缩效应的显现意味着当前经济景气程度可能比预期的要差,产能过剩的矛盾和需求不足的程度都比预期严重。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王庆告知,PPI的通缩延续超30个月,生产的东西都在降价,意味着产能过剩,并且企业议价能力基本丧失,其投资意愿是可想而知。 “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以制造业和房产投资为主导的投资。从目前数据来看,这方面动能应该会延续走弱,经济极可能会进一步下台阶。”王庆说。 利率调解常伴CPI大幅波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业界眼光开始聚焦在央行。 光大证券宏观分析师徐高认为,近期央行已出台了如房贷政策松绑、下落正回购利率等宽松政策,但考虑到当前实体经济面临的实际利率水平依然偏高,而CPI远远低于年初设定的上限目标,预计未来货币政策放松仍有空间儿童白癜风的缘由。 在CPI等相干数据发布后,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表示,更接近核心通胀率的非食品价格上涨1.3,相比之下,实际利率偏高,融资本钱居高不下,会加速滑向通缩。政策调解要有前瞻性,相机决定是技术性要求。 他同时指出,以降息为例,世界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都主要盯住CPI,同时还参考PPI和资产价格。今年PPI着落幅度加大,CPI涨幅比去年缩小,房价也开始掉头,降息的条件在逐步成熟,或可选择定向降息,将来如果房价、CPI、PPI都着落就存在全面降息的条件。 梳理央行近年来降息操作时发现,央行降息时点与物价走势关系密切,最近一次降息周期出现在2012年,当年6月和7月央行进行了两次存贷款利率下调,并且7月采取的是非对称降息,贷款利率下调幅度大于存款利率。 当年CPI正是在6月走出一个分水岭,5月之前,每一个月CPI同比增幅都在3以上,6月和7月则大幅回落至2.2和1.8,给降息留出了空间。 更早时候,央行层在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期间进行过5次加息,如此频繁的加息与通胀情势节节走高直接相干:2010年10月CPI由前月的3.6增至4.4,并且随后一路飙高至2011年7月的6.5,5次加息也均产生在这1时间段内。 徐高分析说,目前拖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事件除地产行业的延续下行,最重要的就是偏高的实际利率水平。 1名不愿具名的经济学家告知,经济运行状态已使得利率和存准率调解具有条件,央行最主要的职责就是控制物价,这体现在物价高企时,必须有相应手段抑制;但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深度调解期,物价走低时,虽然降息和降准窗口打开,但这要看决策者的判断而定。 德银报告认为,全面而不加辨别的货币宽松政策,将下落钢铁、水泥等行业的利息支出,使它们淘汰过剩产能的压力着落,与中国政府的改革目标相悖,这也是中国央行一直不愿全面降准降息的主要耽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