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18日,长江校友金融学会走访了北京两家互联网企业中的弄潮儿:本来生活和今日头条。与一般的企业不同的是,这两家企业都是在创始人跨行跨界的情况下获得了巨大成功,本来生活是由媒体人创办,定义了生鲜电商的新高度,而今日头条却是由程序员所创建,用技术打造出的强势媒体平台。隔行本该如隔山,为什么这两家企业却能成功融合多种专业领域,在互联网时代的激烈竞争力脱颖而出?
分享时间:.5.18
分享地点:本来生活、今日头条
北京
本次活动演讲全文将在之后整理发布供校友们参考
本来生活资深媒体人成功跨界生鲜电商上午,长江校友金融学会的校友们到达未来生活位于朝阳区的办公区,在本来生活副总裁戴山辉的引领下首先进行了对其工作环境的参观,本来生活的办公区以绿色为核心基调,与其健康、返璞归真的产品理念相辅相成。
校友们参观本来生活办公场所
参观后,同为长江商学院校友的本来生活副总裁戴山辉致辞欢迎长江金融学会的到来,随后本来生活创始人兼总裁喻华峰为校友们讲解了本来生活的基本情况和商业模式。
本来生活副总裁戴山辉致辞
年7月,“本来生活网”上线,主打买手制,凭借市场营销的优势迅速抢食了整个生鲜电商的空白市场。创始人喻华峰是前传媒界的精英人物,本来生活的创始人团队也大多出身媒体,这一标准的跨界创业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本来生活创始人兼总裁喻华峰介绍企业基本情况
喻华峰向校友们介绍,本来生活从年起家,9年时间内都只专注于一个领域,选择的发展轨迹是在食品电商领域做深而非做宽,他给本来生活的定位始终围绕着食品、食品的全渠道,以及食品的全产业链。
校友们在本来生活分享现场
+O2O与三大端口循环的商业逻辑目前本来生活共有三个产品,分别是“本来生活”、“本来果坊”和“本来集市”,三个产品全都采用“+O2O”模式,其中“本来生活”是相对常见的B2C模式与O2O相结合,即用户网上下单,然后由中心仓直达客户,未来还将发展线下实体店,用户下单后可以从实体店进行配送。
“本来果坊”与“本来集市”则均为P2B+O2O模式,从基地直接供货至水果店,或整合上游生产商直接供货至便利店,同时将零散的水果店、便利店整合成加盟店,并予以指导,为提供一站式经营解决方式。
校友们参观本来生活办公场所
本来生活的运营逻辑,就是将碎片化的零售者、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建立联系,让三个端口之间形成循环,让任何两个端口之间都能构成商业模式。喻华峰认为,在这三个端口中,交易链部分的价值占整体的三分之一,而供应链部分则要占三分之二。
联动5大价值布局全球化生鲜电商品牌本来生活围绕供应链、零售端、用户、物流、金融5个关键词打造自己的企业价值,推行供应环节的标准化和品牌打造、优化流通渠道、整合和优化零售端体系、提供优质用户服务、发力聚合式的冷链物流园区方向、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等等。
金融学会校友们与本来生活副总裁戴山辉
等人共同合影留念
衣食住行是百姓生活的根本,所以喻华峰确信,生鲜电商的未来空间是极大的。本来生活即将公布最新融资情况(向校友内部透露过亿美金哦),正值大力铺展全渠道阶段,年以后,本来生活希望能够实现供应链、渠道和用户的全球化,并在年最终实现销售额-亿的目标。这正如喻华峰于演讲最后的感慨:传统企业和互联网的成功结合,一定可以催生伟大的创新企业。
今日头条工程师大数据算出媒体黑马走访当日下午,金融学会校友们来到了位于海淀区中航广场的今日头条总部,此办公区域由原中航博物馆馆址改造而成,曾经用于停放飞机的展馆空间极其广阔,装修风格时尚,核心办公区摆放着一排排的电子设备,各种眼花缭乱的代码在电脑屏幕上穿梭不绝,休息区、健身房、餐厅、咖啡厅等设施应有尽有。
今日头条外观
今日头条的华北金融总监姚林芳首先进行了致辞,并介绍了今日头条的基本情况。
今日头条是一款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由国内互联网创业者张一鸣于年3月创建,于年8月发布第一个版本,年时的今日头条在中关村地区已经小有名气,当时的日活跃用户是万,并在一年半后用户提高了万,变成了+万。年,今日头条的用户日均使用时长是40分钟,广告收入约2亿。
校友们在今日头条分享活动现场
至年时,今日头条在全国的员工人数已经达到多人,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则提升了22分钟,达到了60+分钟的水平,在年完成了17个亿广告收入之后,今日头条年的目标定为60个亿。因此今日头条被业界认为是个增速极快的媒体平台,甚至被认为最有希望成为下一个BAT。
今日头条华北金融总监姚林芳致辞
万的日活跃用户,意味着目前在移动资讯客户端领域里面,包括腾讯网易等类型在内,今日头条仅次于万活跃用户的腾讯新闻,而根据目前的增长模型来看,今年年底,今日头有望超越腾讯。
拥抱介质时代,创立分发平台今日头条市场副总裁林楚方和校友们分享了今日头条创办的初衷、发展历史和未来远景,他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今日头条是站在食物链最顶端的。
今日头条市场副总裁林楚方分享今日头条创办初衷、
发展历史和未来愿景
年1月9日,iphone1手机的发布意味着将PC时代转到移动时代的来临。苹果手机启发了今日头条的一些初步设想,在年时,张一鸣发现路上看手机的人越来越多,看报纸的越来越少,而年中国智能手机的出售量是之前三年的总和。这说明中国人阅读的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介质时代到来了。
越来越多的人人把自己的时间交给了手机,那时今日头条的创始团队注意到了这个商机:PC和手机最大的区别就是个性化。PC端很难实现个性化,手机端则恰好相反,这意味着手机端的数据才是最个性化的、最真实的,这样的数据才能为用户提供最有效的服务。
今日头条办公区及中间的巨大”能量柱“
在别人还着眼于发布平台的时候,今日头条跳出门户思维窠臼,用理工科程序员的思维走向了分发平台,并且着重打造产品体验,其中尤其是广告信息,今日头条对广告的设想和对产品是一样的,他们认为广告必须是有意义的一条资讯。受众之所以讨厌广告,是因为它在人不需要的时候出现,如果它能在用户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就会成为有用的信息。今日头条的后台技术能够看到用户的阅览信息和数据,因此就可以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广告。
技术切割行业蛋糕,以全球化为最终目标年-年左右,今日头条规划完了自己的大体运营逻辑:以体验为首的两个大的服务方向:用户和广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