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月薪25万的体制外,不如月

举个例子,乐视当年鼎盛时期何其风光?无数名校生都想去这里工作,而且人家公司校招也只去,年入职月薪就在一万以上。可是后来呢?没过几年就公司就完了,时至今日裁员超过90%,月薪两三万的从一个经营失败的公司跳槽到新的公司,想要拿到更高薪的难度是很大的,何况找失业期间的心理煎熬以及新公司的心理压力都是无法避免的。体制内则不同,生意好坏都是旱涝保收,就算单位解散了也会改编到其他单位继续工作,不用担心失业,日子过得更踏实一些。

  再比如近两年由于疫情,各地停工停课,体制外的大部分人在那个阶段都没有收入,甚至要重新找工作,但是体制内哪怕两三个月班没上班也照样发工资。

  很多人认为四倍于体制内的年薪,怎么比都更划算。这其实忽略了一些行业和年龄的影响。电视剧《都挺好》当中苏大强的大儿子,出身名校在美国大公司工作的程序员,无论学历还是能力都没问题,可因为年龄原因说被裁就被裁,因为这行业人才更迭很快,高薪能拿十年,那么十年后呢?四十岁还能跟二十几岁的新人比脑力、比效率、比吃苦耐劳吗?

  也许,初入职场,体制外的工资往往比体制内还要高,入体制内的人开始心理会出现短暂的不平衡,但没几年,差别就出来了。对于体制内的工作,如果你只是盯着他们的工资条看,你会觉得,公务员也不过如此。

  而实际上,体制内的优势,都在工资条以外的地方。

  一、体制内工作稳定。

  体制外的工作毕竟是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的,且不说中小企业,就是行业巨头也经常会有人事大调整和裁员的情况。在体制内工作,第一个好处就是稳定。体制外的人工作压力大于体制内的人。

  体制外的行业做得挺好,但随时也可能进入寒冬。体制内的人永远不会担心这点。只要你不犯下原则性重大错误,哪怕领导看你不爽,也不能开除你。如果敢擅自开除你,你只要去走司法程序,一告一个准。像私企就不行,说裁员就裁员。而且很多小企业,裁员后,还没有任何的补贴。

  像前年疫情刚发生的时候,很多人都待在家里不能上班。私企就是,你不去工作,就没有工资发。而在体制内上班的,你在家休息,工资还是照发不误。只不过相对于平日,可能发的会少一点而已。

  体制外的人工作不稳定,没有安全感。大学毕业二十出头,有几年菜鸟的时间,好不容易拼几年可能到中高层,但精力又跟不上了,看看外面的招聘启示,要求有几年工作经验,但年龄不超过35岁。真正辉煌的能有几年,而且,大部分人的工资连1万都上不了。

  二、工作压力相对较小。

  在私企里面,上班就是天天加班。你去请个假,就像打仗似的,很难请得下来。可是在体制内,按点上班,到点下班,加班基本上不存在。每年的节假日,都是按照国家规定放假的。你要是生病了,请个病假也不容易。结婚有规定天数的婚假。女士要是怀孕了,都是有带薪休产假的。男的家里老婆生孩子,还可以有带薪的陪产假。

  中年危机也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也许你在年轻的时候年富力强,各方面也非常有精力,在企业当中干到月薪两万不成太大的问题。比如说很多互联网企业当中的程序员,如果你能力比较强,在年轻的时候也比较能加班,肯定可以做到月薪两万,难度并不大。作为一名程序员,如果你到了35岁左右的年纪,精力开始逐渐下降,也已经成家立业,没有更多的时间熬夜加班,这个时候你就会出现中年危机,很有可能会失去这一份工作,未来想要找到更好的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大学十几个在一线城市工作过,最近几年,也在考虑人在35岁之前都会考虑回老家报考体制内的岗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希望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在外面漂泊了很多年,知道外面赚钱真的不容易。

  如果你是在体制内工作,就不存在中年危机的问题,因为35岁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年龄而已,随着你工龄的增加,职务的提高,未来的工资待遇会越来越高。

  三、体制内的人际关系优于体制外的人。

  虽说出来工作,是为了赚钱养家而不是交朋友,但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人脉对人的幸福感有很大的意义。体制外的人,工作更换频繁,从一家公司离职,对前同事很快就没多少联系了。但体制内的人,长时间在一个圈子里,要相处很多年甚至一辈子,大家基本关系都还可以,而且资源常常可以共享。

  想想普通人,什么都要靠自己,人家上学可以找到关系,医院的关系,效率能提高多少。再比如孩子上学,都能进入当地条件比较优越的幼儿园和学校。

  四、其它福利待遇好。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和工资外的福利相比较,那点工资不足以形容体制内优势的十分之一。

  很多人认为公务员不好,就是觉得一个月几千的工资,没啥前途。虽然在体制内工作,每个月到手的钱是块钱,但是如果算上社保,公积金,职业年金等等一系列的补贴待遇,最终真正的月薪可以达到八九千块钱。在体制内工作还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各类补贴比较多,比如有车补,比如说有下乡补助,比如说有餐补,在年底的时候还能够拿到精神文明奖,或者是绩效奖。体制内各方面的补贴,每个月基本上也差不多有块钱,年底的绩效则根据当地的经济水平来确定,如果经济比较发达,可以达到10万,甚至接近20万,如果经济发展比较差,一般情况也有2万到4万块钱。把所有的收入加在一起,公务员的收入是不低的。

  体制内的人福利优于体制外的,各种补贴非常好且完善,比如通讯费、汽车的油费、伙食补贴费等。这些都是实打实的东西,就相当于是钱。另外,医保报销单位补贴。比如在食堂吃饭,花几块钱比写字楼里的人订外卖几十块的还要好,还要卫生。

  五、退休金特别高。

  人都不傻,如果真的不好,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挤破头皮也要进体制内。体制内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体现在退休以后。退休以后退休金特别高。像很多的私企,为了节省开支,都不给员工购买五险一金的。即使有,也是按照最低档来交的。

  而体制内的单位,什么事情都是按照规定来。公积金缴纳,就是按照你工资的税前收入为基数。然后社保医保,也是按照%的比例缴纳。按国家规定,企业缴纳的五险一金大概是40%的比例。换句话说,单位实际支出1万元,其中需要拿元缴纳五险一金,这里面含个人缴纳和单位缴纳的部分。

  体制内的单位,当然是足额缴纳五险一金,直接按上限缴纳;体制外的单位就不一样了,能足额缴纳五险一金的寥寥无几,而且绝大部分都是按最低档缴纳的,甚至还有不少公司要求你要3个月试用期满以后再缴纳社会保险。五险一金虽然在你年轻的时候没啥用,但是等你年老了,你就知道,那真的是钱。换句话说,体制内月薪的年轻人,一辈子的生活水平,和今天体制外月入2万的人差不多。   

  总之,不需要那么多的分析才得出结论,你看每年考公的人,是多么壮观就知道了,那么多名牌大学生都在挤这个独木桥,难度有多大,就知道含金量有多高,所以,考公成功了叫上岸,大多数人还在苦海苦苦挣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各自都是有理由的。可能说明一个问题:不能只看收入的金额、只看数字;还要工作的性质,工作环境、劳动的强度,工作的难度、工作的压力,未来的发展,等等;还有很多的因素,需要考虑。

  目前的情况,整体而言,大多数人的理解,所谓的体制内的工作,优势就是相对比较稳定;压力有大有小,都是有的。而所谓的体制外的工作,范围太广泛,多种多样。就个人而言,专业、知识、能力、经历、经验,包括性格、思路、年龄等等,都不相同;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工作,哪一个更好?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选择。事实上,也很难说,哪一种工作更好。哪一个行业,都有人,做得好;也有人,混得不好的。无论在哪里工作,总体上,收入与付出,都应该是成正比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ju1314.com/jbjj/jbjj/159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