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关于工程师文化的思考上

本文摘自:《高可用架构-硅谷篇》

硅谷的工作环境和气氛

入职Google后,听说我以前有不少工作经验,所以同事让在组内分享一下,可我的英语又非常差,所以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各种列数字,当列到1millionwritespersecond,billionitems之类的数字的时候,同事们就各种争起来,你肯定搞错了,连Google也没有几个系统有这么大的规模啊。我就很自豪地说,我们有十几亿人口啊,虽然大多是中国用户,那也是好几亿啊,不比你们少多少!

确实因为人口红利再加这几年的蓬勃发展,在用户、数据规模上,国内很多互联网公司,尤其是BAT,早已经是国际一流了。上图中市值Top15的互联网公司中,美国10家,中国5家。

虽然规模上,BAT已经几乎比肩GF/FLAG了,但是是不是和他们一样强呢?也许很多方面已经一样强了,但是在“软素质”方面,我感觉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内部沟通机制

这个图大家应该都看过,只是好玩,感受一下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区别到底能有多大。现实中肯定没有这么极端,其他公司不了解,就G家来说,从这个图中还是能看出不少东西来的:

公司最核心的由三架马车控制。

最高层下面分了好几个相对独立发展的PA,类似国内的事业群。比如,Search,Android,YouTube等。

横向联系紧密,千丝万缕。尤其是大家都依赖相同的内部基础架构,业务上也各种合作,依赖。

因为现实的需要,不同时区,不同部门之间有非常多非常复杂的联系,所以在办公环境/内部沟通这一块很不一样:

Memegen:最“重要的公司级沟通平台”!可能有点类似阿里的“阿里味”,但是形式有点不一样,以搞笑图片配一些调侃,抱怨的文字为主。但是他有很多很好的作用:简单好读,群众基础好,花的时间还少;很好的员工发泄情绪,消磨时间的地方;为了看懂某些笑话/段子,员工自觉不自觉的把公司的大新闻,新产品全部了解了;最好的产品反馈(吐槽)平台;同事间茶余饭后增进感情的谈资。不敢贴图,但是可以自行搜索感受一下。

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主页。只要知道你的内部id,马上几乎你的所有信息都出来了,即使离职了,大部分的信息也都还在,再入职的时候还可以恢复。(国内某公司通讯录上竟然连手机号码都没有,据说是为了防猎头挖人!)知道一个人的各种背景很重要吗?当然很重要,不然怎么八卦?不同角色,不同背景的人他的







































白癜风终于治好了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ju1314.com/lsqy/3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