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号晚上8点,前阿里资深产品经理,内淘网创始人「笑空」在内内微课做了一场产品分享,以下是根据其语音整理的内容。
内容回顾
今天人不少啊,大家好,我是内淘网的笑空,笑空是我在阿里的花名,今天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聊一聊产品。
恩,先给大家简单的自我介绍一下,我是07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之前是学广告的。然后毕业之后四年在一家创业公司做产品经理,后来去了阿里,然后做了三年的产品。再后来从去年开始就自己出来创业,做内淘网,一个专门服务于职场人士的轻职场社交平台,总共有八年的产品经验,今天就先给大家讲一讲我这八年的经验,后面我会做一下总结,说说我对整个产品经理的成长的一些看法。
在开始之前,还是想提醒下大家,我所有的经历和看法都是我个人独有的,我说的东西不一定对。还是希望大家边听边怀着一个怀疑并且批判的态度来听我今天讲的东西。大家可以在听之前的假定我说的都是错的,然后好的东西大家可以吸纳吸纳,不好的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下面我就开始讲一讲,先给大家讲讲我在创业公司四年,产品经理的经验。
创业公司的经历
我毕业那会儿,产品经理的概念一点都不盛行,我们那时候叫市场企划。根本没有产品经理一说,当时市面上的各种书、培训啊,都比较少。我大学学广告的,也没学产品。后来是因为兴趣才选择了走上产品这条路,大学毕业之后在创业公司的四年,逐渐了形成形成一套自己的做产品的方法,算是技能上入了门。
最开始是从设计一些简单的功能开始,后来变得越来越复杂去做一个功能模块的设计,然后,逐渐的开始做一个大块的产品或者一条产品线。
这四年收获了一些东西,也踩过很多坑,跟大家简单的讲讲。
这四年我形成了做产品的一套方法,所谓做产品的方法就是产品设计的方法。产品设计从最开始一个简单的功能点到最后一整条产品线的设计,其实非常考验产品经理是否能够把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表述清楚的能力。
这套方法是在和开发交流过程中得到的,因为我不懂开发,但和开发同学接触比较多,在不停的沟通、互相拍砖中形成的,最开始并不能将一个复杂系统说清楚,或许可以画出原型,但并不能通过PRD和流程图表达出来。
下面以订单模块做例子
第一步,就是把模块的角色理出来,比如订单模块包括买家、卖家和后台的管理人员;
第二步,把对象理出来,其实订单模块的对象就一个订单,但订单这个对象呢有很多属性,这些属性是和业务相关的,比如订单编号、订单的创建时间、订单的卖方、收款方、然后订单的价格、订单的修改时间等等;
第三步,把这些角色和对象的业务流程梳理清楚,比如流程一般是买家先通过这个操作创建一个订单,然后卖家会收到一个通知,这个订单会有一些属性,然后买家和卖家之间对这个订单的信息会有一些协调、修改,基于这些最终确定订单信息,确认之后,买家需要去做订单产生之后的操作,比如付款,甚至更复杂一些,付款之后基于这个订单的退款、维权之类的操作。
最开始通过一次一次的练习,慢慢可以去驾驭、设计一些复杂产品的,之前都需要通过思维导图去把这些东西理出来,现在基本上在脑子里过一遍,就可以梳理清楚,并且也不会遗留其中的细节。
这个过程还是需要多练习,通过去设计一个功能点、通过去设计一些功能模块去驾驭复杂的产品模块,然后变得越来越熟悉。
这个是我在创业公司四年掌握的一些基本能力,产品的设计能力其实是产品经理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锻炼这种能力的办法就是不断去练习。
在创业公司四年的经历,除了这些基本的技能,还有更多的收获。
最重要的是对一个产品从无到有过程中更多的环节的感受,了解一个产品从无到有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有了更清楚的感知。
创业公司自己的特点,团队的能力、团队整体的资源等等很多东西都不如大公司,尤其是创业公司所做的业务通常来讲是比较新的,因此,在创业公司做产品遇到的挑战可能更大一些,肯定会有很多纠结、迷茫和痛苦的地方。
最典型的景象就是,作为一个初级的产品经理,虽然工作很努力,摸爬滚打做了很多事情,但当产品做出来之后,就会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运营、市场、开发、测试的兄弟们,各种拍砖,当时觉得天都是灰暗的。现在回头看看,觉得其实这是个必经阶段,一方面是因为经验尚浅,对行业的理解、对业务的理解包括团队协作、产品设计、和资源获取的能力都有所欠缺,在这个过程中,你势必受到来自各方的挑战,这挺正常的。这个时候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老板交给的任务,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要在技能上自信,这样才能去面对更复杂的产品。
阿里的经历
创业公司做了四年,觉得没有办法再提升,公司的业务增长也不明显,觉得以自己的能力对公司业务发展也没多大作用,另外,外界对BAT产品经理评价挺高,怀着单纯的愿望,想去看看大公司的产品经理到底有多牛逼,抱着这样的想法就去了阿里。
去了阿里,有失望,也有更多收获。
失望就是来了阿里,觉得大公司的产品经理并没有外界说的那么强悍,在资源协调、产品设计能力跟创业公司相比,也并无过人之处。
现在回头想想,在阿里待了三年,产品设计能力并没有多大提升,在产品设计、画原型、写文档能力跟阿里大多数产品经理比起来并不差。
当然也会有很多收获。
在我看来,产品经理需要很多能力,包括产品设计能力、资源获取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产品迭代能力,最核心的能力是发现问题,并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方式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阿里的收获,总结起来有三点:
1.最核心能力的提升,提升了行业的格局和视野。在创业公司一个功能考虑的是有没有满足、0人的需求,在阿里需要考虑的是上亿人的需求。
2.大公司存在和小公司一样的问题,尤其是协调效率上的问题,在创业公司几个人去做一个产品,沟通会很高效,在阿里这样的大公司,一个产品会涉及多个部门,因此还需要去争取资源。
3.好的产品是迭代出来的。产品上线只是开始,产品上线后,产品经理需要打开自己的耳朵,去听老板、客户、产品使用者的反馈,将反馈和需求放到需求池中,判断各个需求的重要性及优先级,然后去调动资源有节奏的去跟进、去迭代。这就考验产品经理在发现重要问题、协调资源、需求管理、的产品设计的能力,产品迭代是产品经理综合实力的展现。
总结一下,创业公司给我的收获一方面是产品设计的能力,产品设计是产品经理最基本的能力,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另一方面,遇到各种困难,锻炼了自己的心态,因为在创业公司你会遇到各种问题,各方拍砖、各方挑战、各种困惑。技能和心态是在创业公司收获的。
在阿里收获的更多的是软性的能力,一个是不断提醒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问题,发现更重要的需求;二是团队协作获得很多提升,在这样成熟的企业里,自己的心态也会更好。
无论是创业公司还是大公司,产品经理的使命就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越牛逼的产品经理发现的问题约到,通过一套方案去解决这个问题创造的价值也就越大。
阿里把产品经理分为很多层级,从产品助理、产品经理、资深产品经理、产品专家、产品规划师到资深产品规划师,随着层级的提升,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视野和格局的提升。
以上是我在创业公司和阿里七年工作的一些故事。
TIPS
1.不同规模的公司,产品工作的方式是不同的,不能照搬大公司产品讲的流程来做,比如三四人的团队就不能像阿里的产品流程从立项到评审一步步去做;
2.推荐几本产品的书《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结网》、《产品经理的修炼之道》、《产品启示录》;
3.产品原型的工具,因人而异,根据团队及自己的习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工具。
怎么管理产品需求优先级?
按优先级分为重要且紧急、一般且紧急、重要不紧急、一般不紧急或其他的,至于如何去判断,不同的业务不同的团队是不同的,产品经理需要对自己的业务有足够的了解,份优先级的目的是督促团队将资源和精力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产品经理需不需具备处理软产品的能力,比如运营?
产品不仅仅是一个框架,最终能解决用户需求的东西才是产品,产品的框架加上运营,再加上市场这些才能完整的构成解决用户需求的东西,因此,产品经理必须对内容运营有一定的了解,不一定在运营技能上有多强,但必须了解,包括市场和公关,这样才能和运营、市场的同事密切合作,这样的产品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产品。
技术出身的程序员如何转产品,需要做哪些准备?
技术出身的产品经理本身会有一定优势,比如能将复杂事情说清楚的能力,因此能很好的和开发、测试区聊业务逻辑,但技术出身的产品经理对用户的了解、对业务的了解也许不够深。所以我觉得技术出身转产品难度不大,因为本身对这块业务有一定了解,技术转产品应该去找那种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感觉,然后学着去用最好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任何职务转产品想入门,最基础的是产品设计的能力,这是基础,然后及时提升自己的视野和格局。
有哪些方式可以去提升产品思维?
1.根老板聊天、跟客户聊天、跟业务方聊天、根开发、UI等聊天,通过聊天发现各种问题,不断完善产品;
2.练习,熟能生巧。
用户调研的方法和重要性?
重要性不用说了,肯定很重要的,方法有很多,首先要不要狭隘的界定你的用户,老板、开发、测试的兄弟们也是你的用户。常规的方法是焦点小组、问卷调查,去找你的用户集聚地,去微博、北京看白癜风哪里比较好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