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一个手指不离键盘的码农,一路踏坑而来

受访嘉宾

杜万

CodingID:duwan

Coding.nt全栈工程师

微软资深软件设计工程师EricLipprt此前就讲过,读代码远比写代码困难,不仅是因为理解上的问题,还有阅读工具选择的问题。目前在线阅读代码的工具种类杂多,但是要做到用户体验满意的在线工具,实属不易。最近采访了Coding.nt全栈工程师杜万,听他讲讲Coding即将发布的在线阅读代码工具CodInsight有哪些功能,当然除此之外,杜叔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他的经验。

InfoQ:请介绍一下自己,包括之前的工作经历以及现在所从事的主要工作。

杜万: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从大学开始接触并沉迷于计算机。毕业以后在上海生物信息中心写了一年程序。之后在上海锐道工作了七年。期间的工作经历包括被外包到客户方解决围绕展现层中间件Dorado的技术问题,其次是进入客户研发小组写框架和开发工具(Eclips插件)。与此同时也分出部分时间参与锐道公司的DoradoIDE的研发,这些都是进入研发部门的前期铺垫。随后组建部门负责搭建锐客网。之所以搭建这个Wb研发平台,主要是为了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外包出去的程序员和客户之间需要一个平台来反馈产品问题

研发人员需要一个平台来实现远程研发协作工作

Dorado产品打算以开源的方式运作,需要代码托管服务

方便销售人员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发布一些成功案例

在锐客网这个项目里扮演了很多角色:主程、架构、产品经理,项目经理,经历了一个互联网项目从无到有的头三年,收获良多。在研发上,搭建了Mavn私服,Jinkns服务,项目Mavn化,为了让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玩得更顺畅,还写了一些Mavn和Eclips插件,而这部分内容对整个公司层面的研发流程改进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产品上,通过整合OpnLDAP将所有的内外账户统一管理,无论是服务器还是应用都可以通过一个统一的账号进行登录,尝试解决面向研发工程师的自有产品的开发,面向客户程序员的学习与答疑问题,以及面向客户技术选型的资料库问题。

目前的工作重心暂时从IDE转向了CodInsight项目,CodInsight是一个在线的代码阅读工具,其背后是一个语法分析引擎。为什么Coding要在WbIDE之后,又来重做CodInsight呢?一方面,CodInsight和IDE一样都是开发工具,符合Coding打造好用的云端开发服务的宗旨。另一方面,Coding打算通过CodInsight来积累一些经验,为IDE的2.0版本打好基础。现阶段在CodInsight项目里主要是负责产品和架构研发工作。本人很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来解决一些WbIDE项目里没有处理好的问题,比如持续集成。从开发到部署的整个过程进行的很顺利,这也可以把之前的思考和经验积累变成新的代码实践。

InfoQ:有人说,如果一个公司不太懂全栈工程师的价值,那么全栈工程师的地位将会很尴尬,那么一个全栈工程师如何才能做到“一专多能”?

杜万:对于一个刚入行的工程师来说,专心干好本职工作比较重要,表现出色才会有更多的机会。程序员大多有自学习惯,上班写代码,下班逛论坛,看博客,读些技术书籍。本人更倾向于花大块的时间系统的阅读,扫除知识盲点。看的书和学的技术最好和当下的工作相关,几周以后会用到的。这样学习和实践就能紧密结合在一起。

只有出色的工作才能赢得信任,这样会有更自由的空间,在某些小的技术点上有些决策权。对于这样的机会,一般倾向于选择采用技术上更创新或者契合的方式,而不是“省事的”的解决方案,即使会因为“麻烦一点”而牺牲一些业余时间。高手出于刻意训练,总的来说个人成长的方式是:努力干活,制造问题和解决问题。

InfoQ:您是Linux的坚定拥护者,之前也做过开源平台bsdn.org,那么您现在工作中经常使用Linux工具吗?您对开源软件有怎样的深刻理解和心得?

杜万:从大学开始就接触Linux,工作中部署环境基本都是Linux,也曾经在Ubuntu的桌面环境下工作了一年多。

喜欢Linux是从感受到它强大好用的命令行开始的。bash,awk,sd,vim等一系列字符界面的工具串起来可以干很多事情。特别对于本人这种靠Java语言启蒙的程序员,分外觉得方便。另外,Linux很多发行版都内置了包管理器,一行命令就可以安装好想要的软件,这使得大家都很依赖这样的便捷。在MacOS桌面下,Hombrw也是很受人钟爱的工具。

至于开源软件,个人认为对于行业最大的益处是知识更高效率的重新利用。对开发者来说,帮助最大的三个网站是:Googl、Github和Stackovrflow。通常遇到问题,都是从Googl链接到Stackovrflow,再链接到Github。Github上有大量的开源源代码组成的知识仓库,这样才会有大量Stackovrflow宝贵问题的答案积累,进而让程序员遇到坑时更有效率的找到解决方案。

InfoQ:据悉Coding最近将会推出一款云端代码阅读工具——CodInsight公测版,目前它所具备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杜万:CodInsight是一个在线代码阅读工具,该工具对版本库中的代码进行语法着色,引用分析,并以文件树的方式向用户展现完整的项目源码。借助该工具用户可以方便地浏览代码,定位变量定义以及理清引用关系。对于一些深奥晦涩的部分可以添加评论,与其他用户共同探讨和推敲。

InfoQ:CodInsight除了支持PHP项目之外,还支持哪些别的语言?能不能跨平台阅读托管在Coding平台以外的代码?此次推出的CodInsight公开版本,分析了哪些热门的开源项目?

杜万:Coding新开发的CodInsight公开版是基于Googl的开源源码分析引擎Kyth而实现的。Kyth默认支持C++和Java代码的分析。后面会考虑在Kyth的基础上扩展对其他语言的支持。从Java入手,初期打算分析Mavn仓库里最热门的个项目。

InfoQ:CodInsight和WbIDE是相辅相成的工具,可否具体讲一讲两者之间的关联性?

杜万:WbIDE非常好理解,就是一个浏览器版本的代码编写工具。IDE是集成开发环境(IntgratdDvlopmntEnvironmnt)的缩写。一般来说现代的IDE会集成,编辑、档案(版本管理)、编译、调试、执行等开发过程需要的一系列功能,以提高程序员的生产力。Coding的WbIDE已经具备编辑、版本管理功能,而编译,调试,执行等功能我们通过WbTrminal先简单地替代了一下。关于代码编辑方面,IDE还是有很多好用的功能。比如,语法着色,交叉引用,自动补全,快速定位,错误提示等。而这些功能依赖于对代码的词法和语法分析,这些分析器有些需要自己实现,有些可以依赖于现成的编译工具。但是无论怎么样都是很大的一块功能,需要长期深入的研究。

CodInsight是一个主打代码阅读的工具,一份高度可读的代码,除了代码内容本身具备良好的编写风格,比如符合范式、命名规范、有良好的注释以外。如果具备一些辅助工具,比如语法着色,交叉引用,快速定位,可以让阅读和理解变得更容易。而这些好用的功能也依赖于后端的分析引擎。词法和语法分析引擎是WbIDE和CodInsight共同的基础,或者说就核心技术而言,CodInsight只是WbIDE的一个功能子集。所以我们先去研发CodInsight,以期待在漫长的道路上有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可以服务于Coding用户。

InfoQ:可否详细谈谈CodingWbIDE项目的架构和研发过程?WbIDE有哪些核心功能,可以完成哪些工作?

杜万:CodingWbIDE采用了前后端分离的架构,前后端之间通过RstfulAPI进行交互。前端做了两版。第一版是基于BackbonJS做的,第二版是基于RactJS做的。后端主要是用Java和Go语言实现的。Java采用了Springframwork/MVC/Scurity/Data全套框架。Java部分主要是提供Rstful的API,权限认证和数据库相关的操作。Go部分主要负责和操作系统相关的工作,如工作空间管理。

参与研发的同事身处各地,本人当时在上海,有同事在南京读书,有同事在深圳总部,有同事在湛江老家,大家通过Coding平台的代码仓库和任务系统进行远程协作。研发过程中团队特别推崇两件事:PrRviw(同行评审)和UnitTst(单元测试)。这两件事情是为了让WbIDE得以快速迭代。团队一直在微调架构,除了直面问题的勇气,同事间的代码审查和绿色的bar是大家最大的信心。

WbIDE的核心功能包括代码编辑,版本库集成,全功能的Trminal,开发环境分享等等。目前WbIDE方便做一些轻量级的动态语言项目;有的时候,即使电脑不在身边也可以通过WbIDE的功能修改代码。

InfoQ:CodingWbIDE和同类产品之间有哪些区别和优势?同类产品中又有哪些方面值得CodingWbIDE借鉴?

杜万:Coding的WbIDE和同类产品比,最大的优势是速度快。市面上的其他IDE产品多是采用VM作为后端,而CodingWbIDE是建立在Dockr之上,所以启动和打开速度要快不少。也正因为WbIDE是在新兴的Dockr之上,所以不能像其他IDE产品一样随时hibrnat,完美的保持状态。

Coding的IDE功能还有点弱,代码分析还没有完善,自动补全也不够好,缺少对Dbug的支持,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InfoQ:《Dockr在CodingWbIDE项目中的运用》一文中,您提到WbIDE在架构初期,考虑全面Dockriz的方案,最后因为“Nginx是否也要放进Containr里”存在不同的声音,而放弃了全面Dockriz。根据您的经验,如果实施全面Dockriz方案的话,能带来哪些效果?

杜万:做WbIDE的时候最早是把所有的服务都放进了Containr。统一的封装方式很适合管理,但是上线的时候运维不同意,他们说,物理机上了MySQL已经有自动的备份功能,Containr里的服务需要重新做。已有的Nginx里加一行配置就可以,所以没必要封装成独立的。其实他们说得有道理,所以最后就同意了。

另外,Containr中的服务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被迫拿出来。有个服务依赖动态mount的目录,而由于mountnamspac的隔离,一个已经启动的Containr是无法感知到宿主机的mount变化。

InfoQ:目前,WbIDE还是存在部分不足之处的,例如:不支持dbug断点调试功能、不能像Wb开发者那样直接运行查看、菜单不支持中文、还无法承担大型应用的开发等,对于这些,Coding在接下来会做哪些技术上的改进?在未来还有哪些目标需要突破?

杜万:中文菜单已经有了,其实早就有了,只是当初开发人员用惯了英文的IDE菜单,感觉中文的菜单太别扭,就去掉的。

为了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互联网时代,最初的IDE基本是弄出一个雏形就匆匆上线了。对于资源的限制,比如CPU和磁盘的限制,这些都是后半年慢慢加上的。在Dockr技术上搞这些限制,都是些新兴的课题,团队做了许多试验,也踩了些坑,最终短板还是补上了。目前整个团队致力于研究在线协作,希望能像国外同类产品一样,实现多人的同时编辑、远程结对编程。

其次就是,回放操作历史在教学方面的需求很强烈,Coding团队也在做这方面的技术储备和研究。

InfoQ:作为一位资深的全栈工程师,您在开发过程中都遇到过哪些典型的坑,又是如何克服的?可否为其他全栈工程师分享一些引以为鉴的案例。

杜万:一个手指不离键盘的码农,一路踏坑而来。

最近遇到过一个比较严重的案例。为了挂载支持动态扩展的镜像问题,研发团队选用了KVM内置的NBD模块。前期调研发现很好用,本地实现没有异常,staging上没有问题。生产机上线以后,隔三差五地出现进程内核态CPU%,这是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进程在内核态是无法被kill的,而且占满了CPU资源,每每出现这种情况,就只能无奈的重启服务器。这对于云计算是很难接受的。Googl查询了很久,多次升级内核,无果。最终改了方案,放弃了不稳定的NBD。引入新技术解决问题,都是程序员乐于去做的。但是每引入一种新技术,都同时增加了不稳地的风险。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最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ju1314.com/zytd/zytd/133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